殘疾人參加就業既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,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要一環。今年,我市把“幫扶1000名殘疾人就業”列為2022年度民生實事項目重點推進。記者從市殘聯獲悉,截至目前,全市已幫助1205名殘疾人實現就業,提前完成民生實事任務。
“您好,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?”“這里有張優惠券請您領取”……家住棲霞區的小聶因出生時缺氧造成腦部受損,僅有一根手指能靈活使用,視神經也有損傷。自強不息的她一直希望找一份工作,實現自己的價值。經過棲霞區殘聯的電商培訓,小聶實現了愿望,上崗成為一名網站客服,每月有兩三千元的收入。
南京市殘疾人就業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目前,我市處于就業年齡段的殘疾人約有6.5萬名。為幫助殘疾人就業,市殘聯深挖崗位開發潛力,摸排用人單位需求,了解殘疾人自身就業意愿,精準適配、牽線搭橋。今年,與江蘇電信及圓通快遞公司合作,開發適合殘疾人的居家客服崗位,并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及家屬免費開展崗前培訓。
為保障殘疾人大學生就業,我市提前對應屆畢業生開展就業意愿、就業規劃方面的摸底工作,通過“一人一策”精準服務幫助提升就業質量。
小蘆是繪畫專業的本科畢業生,畢業后開了一家繪畫工作室,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未能經營下去,又因為身體原因導致就業困難。市殘聯了解情況后,推薦其去某品牌專賣店應聘畫師崗位,小蘆憑借自己的業務能力成功就業。
今年5月、8月,市本級分別舉辦“2022年全國助殘日殘疾人就業專場網絡招聘會”“殘疾大學生專場招聘會”,開發殘疾人就業崗位600余個。截至目前,全市殘聯系統共開展殘疾人專場招聘會64場。
受疫情影響,殘疾人就業受到較大沖擊。我市高效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可能與便利,為殘疾人提供更多“云崗位”。
今年,棲霞區殘疾人數字化就業創業基地正式啟動,依托5G時代數字經濟產業,實行“政府職能化指導,企業市場化運營”“線下基地培訓就業+線上居家云就業”相結合的殘疾人數字化就業模式。截至目前,已為50余名殘疾人提供數據標注、電話外呼、視頻截圖審核等就業技能培訓和崗位,助力實現居家靈活就業,就業人員覆蓋。
棲霞區殘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除了南京本地人之外,數字化就業創業基地幫扶的人群覆蓋黑龍江、湖南、山東等11個省份,目前正在對東西部協作對口單位商洛商州區、西寧湟中區的就業困難殘疾人20余人開展線上數字化就業培訓,幫助他們實現高質量就業。( 黃琳燕)
關鍵詞: 殘疾人參加就業 民生實事任務 幫扶1000名殘疾人就業 社會文明程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