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泰州出臺《泰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(2022—2025年)》(以下簡稱《計劃》)明確,到2025年,泰州全面建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,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4.0平方米,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5人,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達43%,城鄉居民達到《國民體質測定標準》合格以上人數比例達93.8%,人均體育消費達3500元/年,體育產業總規模超250億元。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對《計劃》的部分重點內容進行了解讀。
健身設施面向全民開放
《計劃》指出,“十四五”期間,泰州將持續推進“體育為民突破行動”。到2025年,全市各類體育公園(廣場)總數超100個、健身步道超1500公里。實現每個村、社區有一處健身路徑,每個鎮(街)有一處多功能運動場的目標。推動黨政機關、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帶頭開放可用于健身的空間,做到能開盡開,有條件的學校要進行“一場兩門,早晚兩開”。
市體育局副局長李鐵軍說,近年來,通過持續推進“體育為民突破行動”,泰州人均體育供給不足的短板正在逐步補平。從2021年至2022年6月,泰州已建成特色體育公園52個,新增健身步道106公里,實現了每個村、社區至少有一處健身路徑,每個鎮、街道至少有一處多功能運動場,城鄉全域建成“15分鐘健身圈”,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了3.37平方米。隨著在建體育公園的相繼完工,今年年底,泰州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將達到3.6平方米以上。到2025年,泰州有望超過江蘇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4.0平方米的目標,進入全省的第一方陣。
此外,根據《計劃》要求,泰州將繼續推動黨政機關、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帶頭開放可用于健身的空間。今年的為民實事中,政府將完成50所具備開放條件學校的改造工作,這項舉措由多部門共同實施。未來,將有更多的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。
推動體育經濟發展
《計劃》要求:泰州將打造品牌賽事和活動,鼓勵全人群辦賽參賽,大力發展“體育+”產業,推動體教、體衛、體旅融合發展。到2025年,爭創一至兩個體育產業基地或體育服務綜合體。
李鐵軍介紹,近年來,泰州群眾體育運動發展迅速,體育人口每年以20%左右的速度遞增,運動成為泰州人生活的一種新常態。未來,泰州將重點發展水上、戶外、航空等運動項目,打造體旅融合“網紅打卡地”,大力發展“互聯網+體育旅游”。同時,在疫情防控條件允許的條件下,持續辦好泰州馬拉松賽、鳳城河公開水域游泳賽,以及“絲路信使”、航模、鐵人三項、棋類等國家級以上系列賽事,打造具有地域人文、自然稟賦的精品賽事活動。
目前,泰州正在規劃將泰州體育公園打造成賽事、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中心,相關項目的合作正在洽談中。后期,泰州還將通過申請掛牌國家、省市合作和國內外運動隊的轉訓基地,將位于興化陳堡鎮的水上運動中心打造成全國知名的水上運動基地,帶動當地的體育經濟發展。
智慧賦能全民健身
《計劃》提出通過創新傳統體育服務模式,推動互聯網、云計算、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全民健身領域的應用,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智慧化水平。到2025年,全市每年參與人數50以上的體育賽事活動達2000項次,參與人數達10萬人次。
市體育局群體處處長劉慶表示,目前,泰州創新打造的“活力泰州”智慧平臺已啟用,這個以“體育+為民”模式的平臺提供體育設施導航和報修、網上預約體質檢測、志愿者注冊、體育活動管理等功能,體現線上和線下的互動性和融合性,已讓老百姓享受到了“互聯網+體育”帶來的全新體驗。
后期市體育局將進一步完善該平臺,并通過獎勵措施,激勵市民參與網上打卡,進一步提升群眾健身的熱情。(蘆艷 崔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