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我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出爐。其中,全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093.73億元,同比增長8.3%,為經濟穩增長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撐。
上半年,我市金融業在運行穩健的基礎上不斷為經濟發展注入“源頭活水”,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。新出爐的發展數字,精準展現了我市金融業的發展活力,更折射出金融業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撐穩固有力,量質齊升。
金融業增加值增8.3%,存貸款余額均居全省首位
來自市統計部門的數字顯示,上半年,全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093.73億元,同比增長8.3%。截至6月末,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4.95萬億元,同比增長12.3%;本外幣貸款余額4.63萬億元,同比增長11.9%。本外幣存貸款余額雙雙位居全省首位。
靚麗“成績單”的背后,凸顯出疫情影響下,我市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穩定性的逆勢提升。
“依托工行科創中心‘寧科貸’項目,我們已經習慣把集團的中長期項目資金支持、入園企業金融服務等一攬子業務都交給工行,很省心。”某創業服務集團相關負責人說。據悉,該集團是全國首批產業園區推動企業,現服務4萬多家優質企業,鏈接國內46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和我市逾1800家高新技術企業。
來自客戶篤定的信任,正是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穩中有升的重要因素。記者從工行南京分行獲悉,截至今年6月末,該行科創企業貸款余額185.75億元,較年初凈增42.62億元。該行科創中心現已服務八大產業鏈龍頭企業64戶,上市及擬上市公司(及其子公司)45戶,獨角獸瞪羚企業57戶,“專精特新”企業125戶。
包括工行南京分行在內,上半年,我市“寧科貸”合作銀行當年累計為科技型中小企業、新型研發機構、海外人才創業企業發放貸款223.98億元,余額367.11億元。
不僅僅是科創型企業,眼下,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在南京正在得到更為全面和便捷的金融服務。在南京市創新企業金融服務平臺(下文簡稱“南京金服”),匯聚了轉貸基金、科創基金投資等50多項金融產品,企業可以像在電商平臺選購商品一樣進行自助選擇。
來自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上半年,南京金服當年新增直接服務企業融資規模337.41億元,累計直接服務企業融資規模超1400億元。與此同時,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“南京子平臺”上半年新接入中小企業5399家,新增授信金額393.4億元,累計授信金額1084.6億元。
此外,上半年我市金融業增加值8.3%的同比增幅中,證券交易額和保費收入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。前者完成交易額22.06萬億元,同比增長達34.4%。后者實現收入565.73億元,同比增1.53%。
延期歸還本金超10億,真金白銀為企業輸送“金融活水”
記者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了解到這樣一組數據:上半年,我市金融機構支持企業延期歸還本金合計10.72億元,面向企業和客戶減費讓利、延期支付息費近1億元。
看似枯燥的數字背后,卻是一個個溫暖的故事。
受疫情影響,南京銘達物流有限公司貨品進出難度加劇、倉儲成本升高,愈發不暢的現金流讓負責人憂心忡忡。工行南京祿口支行客戶經理了解企業情況后,兩天內發放100萬元信用貸款,同步提供90萬元隨借隨還的“e抵快貸”。“太及時了。有了銀行的資金支持,我更有信心了!”上述負責人說。
李先生在我市經營著一家勞務公司,主要對接各大建筑公司的工程包工。2021年5月,李先生在郵儲銀行六合支行申請了一筆1年期限的36萬元流水貸。今年年初,支行客戶經理在回訪中了解到,受疫情影響,不少工程無法按時開工,直接影響工程款的結算,公司資金周轉出現困難。很快,支行對該筆貸款辦理了3個月延期,大大緩解了李先生的資金緊張狀況。
與這些溫暖故事相對應的,是銀行機構積極響應政策要求,多措并舉響應市場主體“急難愁盼”,增強企業應對困難的底氣。
紫金農商銀行在降費政策明確要求的銀行賬戶管理、票據業務等服務基礎上,按照“應降盡降”原則,將降費范圍擴大至所有對公戶。自去年9月減費讓利措施實施以來,該行已累計減費606.54萬元,惠及3.74萬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。
上半年,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推出4000億元抗疫助穩信貸計劃,用積極的金融支持來強化民生保障。截至6月末,4000億元已累計投放2782億元,該行人民幣貸款新增也創下歷史新高。同時,該行減收普惠條線各類費用625萬元。
為企業送來“及時雨”,為發展注入“加速度”,“真金白銀”的政策紅利,正在為南京實體經濟輸送源源不斷的“金融活水”。
8家寧企強勢上市,多層次資本市場利用勢頭良好
今年以來,南京企業匯通達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長備受各方關注。
2月18日,匯通達于港交所主板上市。3月,匯通達公布的2021年業績顯示,收入約人民幣657.63億元,同比增長32.5%。緊接著,多家機構先后發布研報覆蓋匯通達,其中,華興資本、花旗、交銀國際等首予匯通達買入評級,中金首予跑贏行業評級,國泰君安首予增持評級。7月12日晚發布的2022年《財富》中國500強榜單,匯通達首次上榜,位列第209位。7月14日,匯通達發布“盈喜”預告,顯示報告期間,預計經調整后凈利潤與2021年同期相比,增長不少于50%。
“能取得這樣的成績,關鍵是找準了發力方向。”匯通達相關負責人表示,進入資本市場后的表現,證明了匯通達一手抓商品供應鏈交易業務,一手抓“SaaS+”賦能服務的雙輪驅動模式得到了市場的進一步認可。
匯通達的上市、成長和壯大,是資本市場“南京板塊”穩健前行的生動縮影。
4月25日,江蘇集萃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首發上市;5月6日,嘉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……今年上半年,我市新增上市公司8家,首發融資約62億元。
資金是企業生存的基礎,發展的血脈。近年來,為助力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做大做強,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先后印發和實施《推動企業上市“千百十”工作方案》《關于進一步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的實施細則》等方案,完善企業上市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,同步在南京金服開設“你上市我服務”欄目,組織專家線上答疑解惑,巧用“線上門診”搭建起“7×24”小時免費咨詢服務平臺,全力推動越來越多的南京企業走向資本市場。
在此過程中,繼去年成功發行全市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后,江北新區再發靈雀企業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,全市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儲架規模已超14億元,多層次資本市場利用勢頭良好。(王國俊 李任娟 曹麗珍)